美術館的故事
一把砂
多虧各界鼎力支援,大塚製藥創立75周年紀念事業之「大塚國際美術館」才得以平安設立。想當年我5歲,父親武三郎創立了大塚製藥,他把我扛在肩上帶去參觀工廠。因為廠房跟父親師傅的比起來實在小,我就問父親說:「爸,我們家工廠就這麼小啊?」他回我說:「呵 呵,現在雖然小,但不久後我會讓工廠發展得比師傅的更大。」父親的話至今依然在我耳邊迴響。感覺似乎是不久前發生的事,但其實已經過了75年了。
回報德島縣的一把「白砂」
自從我們著手開發美術陶板至今已有27年了。當時我是大塚集團各公司的社長,在集團旗下企業大塚化學擔任技術部長的么弟大塚正富 (現為地球製藥株式會社社長),帶著技術課長板垣浩正(現為大塚omi陶業株式會社董事長)來找我,在桌上放了一把砂後對我說
「社長,我有事相求」。
我問他說「這砂子怎麼了?」他說這是鳴門海峽的砂。
我們的工廠面向紀伊海峽,白色的沙灘一直延伸到海峽。 「實際上,我正在考慮用這些沙子製作瓷磚。這些沙子被收集起來作為混凝土的原材料,用帆船運到大阪或神戶,然後以一噸的價格出售用於建築用途。但是,如果你把它變成瓷磚並以一定的價格出售它們,它將成為非常有價值的產品,這對德島縣和大塚都有好處,所以請與縣知事交談並收集這些白沙。,我想獲得許可來製作瓷磚。”
當時他們兩個已經下定決心,如果大塚不做就要辭職,這讓我很佩服。於是我立刻去找當時的知事武市恭信先生,並得到他的認同。
創立技術卓越的「大塚omi陶業」
之後我們在鳴門工廠設爐,開始製造磁磚。從小片磁磚做到大片磁磚,最後連1公尺四方的大型磁磚都成功做出沒有一點歪斜或破裂,作20片就20片都是100%合格的商品。
陶瓷器製作是越大越難,更別說要不偏不瑕地製作1公尺四方 的陶板,更是非常艱困的任務。當時就連美國20片中都會有19片不良品,合格的只有1片,可見我們技術有多優秀。但我們不滿於此,為了獲得更高度的製造技術,我們與滋賀縣信樂町的近江化學陶器株式會 社(當時社長奧田孝先生、廠長奧田實先生[現大塚近江陶業株式會社社 長])合資成立新公司,即大塚近江陶業株式會社,由我擔任社長。
迎向轉機,全球首度成功
在公司成立的48年,正如各位所知發生了石油危機,原油價格飆漲了12倍,大樓建設被迫全面停工,陷入了異常狀態。公司雖然成立了,但我們無法開工。
那時,在考慮了所有軍官之後,我決定“讓我們在陶瓷板上畫一幅畫,然後轉移到藝術品上”,並首先製作了緒方光琳的“鳶尾花屏風”。畢竟,一個1m x 3m的大瓷盤可以燒得毫髮無損,所以你可以安排幾個。
之後我們雖然能製造更大型的美術陶板,但為了追求完成度更高的美術品, 不斷燒製、銷毀,日復一日地鑽研努力。研究顏色的無止境的路就此開 展。
我們可是開發了將近兩萬種顏色。原本運用陶瓷器以原始尺寸複製美術品,尤其是畢卡索和米羅等國際大塚的知名畫,這樣的嘗試不只日本,就連全球都前所未見。而大塚成功開發了這種大型美術陶板。
全新契機
到了1975年,我為了和大鵬藥品簽關於抗癌劑的合約前往莫斯科, 順道參觀了郊外的墓地,我看到赫魯雪夫的墳上有他相片、其他的墳上 則貼有死於二戰的蘇聯士兵與護士大約名片大小的照片。
赫魯雪夫的照片大概跟日本賣的雜誌差不多大,不過材質當然不是磁磚,只是普通的 相紙,表面雖然有塑膠層保護不怕雨淋,但阻擋不了紫外線的侵蝕,雖 然他才剛去世不久,但是照片已經因為日曬而泛黃褪色。
這時我突然想到,如果能把這照片燒在陶板上,那將多麼美麗,而且能長久保存、永不褪色。
有道是「虎死留皮,人死留名」,但能留名者古來稀。而用照片 陶板留下自己的樣貌,任何人都辦得到。
任何人都辦得到。 以前載滿中國景德鎮與日本有田燒瓷器的荷蘭商船,在回歐洲的路上遇到暴風雨,於印度洋不幸沉沒。幾百年後打撈上岸,陶瓷器類的色澤都還保持著當年原貌。當時的陶器大概是以1,000度燒成,而我們的美術陶板則是透過特殊技術,以1,300度的高溫燒製,即使過了千年、甚至是兩千年,想必都能保持原樣。
提到自己的祖先,我最老只記 得曾祖父,曾祖父之前的列祖列宗我都不認識了。我想大塚也跟我一 樣,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留下照片。同樣地,日本天皇陛下的祖先神武天皇、天照大神,後世的武田信玄、上杉謙信,亦或是織田信長、豐臣秀 吉、德川家康、毛利元就等武將,都只有肖像畫而沒有照片。但是如果 他們的實際樣貌能用大塚的照片陶板燒起來半永久地保存,我想日本的 歷史應該會有所不同。
我們有為後世記錄當今日本樣貌的義務,慎終追 遠,「祭祖盡孝」也是我們做子女的職責,所以才應該要不論彩色或黑 白,製作漂亮的照片(肖像)陶板留下來。
創立大塚國際美術館 ~對德島致謝~
成功製作大型美術陶板與照片陶板時,適逢大塚創業50周年,當時雖有提案不應該只有我們獨享,而要做一些能流傳後世能和大塚共享的作品,但還未實現,父親就在80歲的時候走了。
眨眼又過了25年,戰 爭結束時只有17位員工的大塚集團,目前已成長為擁有23,000位員工, 尤其在德島縣就有7,000位員工的大企業。為了對長年照顧大塚的德島 縣致謝,我繼承了父親的遺志,希望能在75周年紀念時於此地─鳴門海 峽創立展覽西洋名畫的美術館供各界觀覽,因此建立了「大塚國際美術館」。
變化的色彩 ~永遠保留真實樣貌的陶板名畫~
工事如期進行,超過一千件的展覽作品,總算是完成擺設,美術館也平安迎接開館之日。本館展覽以東京大學副校長青柳正規先生為首, 以向各類學生施教美術為基礎概念,從古今西洋名畫中精挑細選出的上乘作品,希望各位能夠用心欣賞。
如果有學生到這裡來看畫,未來蜜月旅行的時候再到國外看看實際作品,這將是我們的萬幸。
畢竟這幅畫是陶瓷做的,根本不會改變。真實的繪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,所以我認為50年或100年後,實際繪畫的顏色和外觀自然會與陶瓷傑作的顏色有所不同。然而,我們迫切希望永遠傳達真實的形象,並將其作為遺產留給子孫後代,這就是我們建立陶瓷薄膜卓越博物館的原因。
各位觀覽時如果發現錯誤,也請不吝賜教,我們將虛心訂正,以求在一千年、甚至是兩千年後都能透過美術館貢獻德島、貢獻人群。
以上簡單透過「一把砂」說明大塚國際美術館成立之淵源,希望各界能多多給予支持及指教。謝謝。
1998年3月
大塚國際美術館初代館長
大塚正士(故人)
(大塚集團公司原董事顧問)
迄今為止的補充展覽
■2003年4月25日 *5週年紀念項目
達文西《最後的晚餐(修復後)》(義大利聖瑪麗亞感恩修道院)
■2004年4月29日
維梅爾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(莫里茲皇家美術館,荷蘭)
■2007年4月1日 *10週年紀念項目
米開朗基羅西斯汀教堂天頂畫的完整複製品(梵蒂岡西斯汀教堂)
■2014年10月1日
梵谷的幻影《向日葵》(1945年在兵庫縣蘆屋市被燒毀)
■2018年3月21日 *20週年紀念項目
梵谷《向日葵》(私人收藏)
梵谷《向日葵》(德國新繪畫陳列館)
梵谷《向日葵》(英國國家美術館)
梵谷《向日葵》(日本 SOMPO 美術館)
梵谷《向日葵》(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)
高更《梵谷畫向日葵》(梵谷博物館,荷蘭)
■2018年11月3日
梵谷《通往塔拉斯孔之路的畫家》(1945年失踪,德國馬格德堡)
■2019年3月30日
以色列《站在梵高向日葵前的女人》(梵谷博物館,荷蘭)
■2019年4月20日
維金納琴前的女人》(英國國家美術館)
■2019年10月1日
維梅爾《地理學家》(史泰德博物館,德國)
維梅爾《拿著酒杯的女孩》(赫爾佐格安東烏爾里希博物館,德國)
■2020年4月21日
李奧納多·達文西"抱住白貂的貴婦人"(charutorisuki美術館(克拉科國家美術館分館),波蘭)
■2023年3月14日 *25週年紀念項目
梵谷《夜間露台咖啡館》(荷蘭庫勒穆勒博物館)
■2023年7月11日 *25週年紀念項目
維金納琴前的女人》(英國國家美術館)
■2023年10月7日 *25週年紀念項目
維梅爾《音樂課》(英國皇家收藏)